現(xiàn)在不少姐妹看明星們的幼態(tài)臉特別心動,總覺得自己也能靠調(diào)整擁有同款。但其實幼態(tài)臉不是隨便填填就行,很多人盲目跟風,反而把臉做得又腫又僵,完全沒了那種自然的少女感。到底幼態(tài)臉的核心是什么?常用的材料該怎么選?怎么做才能不踩坑?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嘮嘮,從需求到材料再到細節(jié),把幼態(tài)臉打造的門道說清楚,幫大家少走彎路。
一、先搞清楚:幼態(tài)臉的 “嫩感” 不是靠 “堆料”,核心在這 3 點
很多人覺得做幼態(tài)臉,就是把蘋果肌、額頭這些地方填得越飽滿越好,其實真不是這么回事。幼態(tài)臉的關鍵是還原年輕時臉部的 “輕盈感” 和 “流暢度”,要是把握不好重點,很容易適得其反。
(1)臉部比例要 “幼”:中庭短一點,下頜線軟一點
年輕時的臉大多是 “上寬下窄” 的鵝蛋臉或圓臉,中庭(從眉骨到鼻尖)的長度相對短,下頜線沒有那么鋒利,帶點輕微的圓潤感。要是中庭本身偏長,盲目填額頭只會讓比例更失衡;下頜線太方的話,也不是填脂肪就能解決,得結(jié)合整體輪廓來調(diào)整,不然會顯得臉又方又腫。
(2)軟組織要 “彈”:不是越飽滿越好,得有 “支撐感”
幼態(tài)臉的飽滿不是 “膨脹感”,而是皮膚下面的軟組織有彈性、有支撐。比如蘋果肌,要填在蘋果肌的中上部,讓它輕輕往上提,而不是填在下方變成 “墜肉”;臉頰兩側(cè)也不能填太多,不然會像 “發(fā)面饅頭”,反而顯老。很多人做完覺得臉僵,就是因為軟組織填得太滿,沒給肌肉活動留空間。
(3)細節(jié)要 “柔”:眉毛、眼周得跟上,不然 “脫節(jié)”
光調(diào)整臉型還不夠,細節(jié)也得配套。比如幼態(tài)臉的眉毛大多是柔和的彎眉,不是鋒利的挑眉;眼周的淚溝、眼尾細紋得處理好,不然就算臉型再幼,眼周顯老也會暴露年齡。還有人中,太長的話可以適當調(diào)整,縮短一點會更有幼態(tài)感,但也不能太短,不然會顯得不自然。
二、打造幼態(tài)臉常用材料:各有優(yōu)缺點,看這張表選更明白
很多姐妹糾結(jié)選自體脂肪還是玻尿酸,其實這兩種材料各有適合的部位,還有膠原蛋白也能用來打造幼態(tài)臉,具體怎么選,看完下面這張表就清楚了。
材料名稱 | 適合打造的部位 | 維持時間 | 優(yōu)點 | 注意事項 |
自體脂肪 | 額頭、蘋果肌、臉頰、顳部(太陽穴) | 存活后長期維持 | 取材自身,手感自然,融合度高 | 有一定吸收率,可能需要 1-2 次填充;填充后恢復期相對長一點,要注意護理 |
玻尿酸 | 蘋果肌、淚溝、下巴(輕微調(diào)整)、唇珠 | 6-12 個月(看交聯(lián)度) | 操作時間短,恢復期短,見效快 | 大分子玻尿酸適合深層填充,小分子適合淺層;要選擇正規(guī)品牌,避免出現(xiàn)不良反應 |
膠原蛋白 | 眼周(淚溝、眼尾細紋)、唇周、蘋果肌淺層 | 6-8 個月 | 有提亮膚色的效果,對皮膚刺激小 | 填充深度要把握好,太淺可能會出現(xiàn)顆粒感;適合皮膚偏薄、需要改善膚色的人群 |
(1)自體脂肪:適合 “大面積填充”,追求長期效果選它
要是額頭扁平、太陽穴凹陷比較明顯,或者臉頰有點下垂,想讓整個臉部輪廓更飽滿,選自體脂肪就很合適。因為是從自己身上(比如腰腹、大腿)取的脂肪,填到臉上后手感和自身組織差不多,不會有異物感。不過它有個缺點是會吸收,一般第一次填充后,大概 3-6 個月會穩(wěn)定,要是吸收得多,可能需要補填一次,才能達到理想狀態(tài)。
(2)玻尿酸:適合 “局部微調(diào)”,怕恢復期長選它
如果只是想改善淚溝、蘋果肌輕微凹陷,或者想讓嘴唇更飽滿一點,玻尿酸就很方便。比如淚溝比較明顯,填小分子玻尿酸能把凹陷撐起來,而且操作只要十幾分鐘,填完當天就能正常出門,就是維持時間有限,大概半年到一年就要補一次。還有下巴要是有點短,想輕微拉長一點,用中分子玻尿酸填也很合適,不會顯得太突兀。
(3)膠原蛋白:適合 “眼周等敏感部位”,想提亮膚色選它
眼周皮膚薄,填自體脂肪容易有硬塊,填玻尿酸可能會透光,這時候膠原蛋白就派上用場了。它質(zhì)地更細膩,填在淚溝里不容易出現(xiàn)凹凸不平,而且還有點提亮膚色的效果,能讓眼周看起來更有光澤。不過它維持時間最短,大概半年左右,而且價格相對高一點,適合預算夠、追求細膩效果的姐妹。
三、避開 “假面感” 的關鍵:這些細節(jié)比材料更重要
很多人做完幼態(tài)臉,別人一眼就看出來 “動過”,不是材料選得不好,而是細節(jié)沒處理到位。想讓幼態(tài)臉更自然,這些點一定要注意。
(1)填充 “量” 要克制:寧少勿多,別追求 “一步到位”
這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!很多姐妹覺得 “既然要填,就填夠量,省得后續(xù)補填麻煩”,結(jié)果填太多導致臉腫得像 “發(fā)面”,連笑都不自然。其實填充要遵循 “少量多次” 的原則,第一次填到 7-8 分滿就行,等恢復穩(wěn)定后,要是覺得不夠再補填,這樣既能控制效果,又能避免填太多出現(xiàn)僵硬的情況。
(2)輪廓 “銜接” 要自然:別讓填充部位和周圍皮膚 “脫節(jié)”
比如填蘋果肌,不能只填蘋果肌本身,還要和臉頰、太陽穴銜接好,不然蘋果肌看起來像 “浮在臉上”;填額頭也要和發(fā)際線、眉骨銜接,不然額頭會顯得很突兀。很多專業(yè)的醫(yī)生會在填充時,在銜接部位少量過渡,讓整個臉部輪廓看起來更流暢,而不是 “一塊一塊” 的。
(3)結(jié)合 “動態(tài)” 調(diào)整:別只顧靜態(tài)好看,忘了做表情的樣子
很多人填充完,靜態(tài)看挺好,但一做表情就露餡 —— 比如笑的時候蘋果肌不動,或者嘴角扯不開。這是因為填充時沒考慮肌肉的活動范圍,填得太滿把肌肉的空間占了。所以做之前一定要和醫(yī)生溝通,讓醫(yī)生模擬一下做表情的狀態(tài),確保填充后不會影響正常的面部動作。
四、不同臉型打造幼態(tài)臉:別盲目跟風,找對自己的 “調(diào)整重點”
不是所有臉型都適合一模一樣的幼態(tài)臉,比如圓臉和長臉的調(diào)整重點就不一樣,盲目照搬別人的方案,很可能不適合自己。下面這張表就總結(jié)了不同臉型的調(diào)整思路,大家可以參考一下。
臉型 | 常見問題 | 調(diào)整重點 | 不建議的操作 |
圓臉 | 臉頰易顯胖,下頜線模糊 | 輕微填充蘋果肌,提亮眼周;輕微收緊下頜線 | 大量填充臉頰,避免臉更圓;不建議磨太多下頜骨 |
長臉 | 中庭長,額頭、下巴偏長 | 填充蘋果肌縮短中庭;輕微縮短下巴(若過長) | 填充額頭,避免臉型更長;不建議拉高眉骨 |
方臉 | 下頜角鋒利,臉頰凹陷 | 填充太陽穴、臉頰柔和輪廓;輕微調(diào)整下頜角(若突出) | 大量填充下頜線,避免臉更方;不建議填太多蘋果肌 |
心形臉 | 太陽穴凹陷,下巴尖 | 填充太陽穴讓輪廓更流暢;輕微填充下巴兩側(cè)讓下巴更圓潤 | 填充下巴尖,避免下巴太尖顯刻薄;不建議填太多額頭 |
(1)圓臉:別再填臉頰,重點在 “提亮” 和 “緊致”
圓臉本身臉部軟組織比較多,再填臉頰很容易變成 “大餅臉”。調(diào)整重點應該是讓臉部更有 “立體感”—— 比如輕微填充蘋果肌,讓蘋果肌往上提一點,顯得臉更緊致;眼周的淚溝、細紋處理好,提亮眼周膚色,這樣能轉(zhuǎn)移對 “圓臉” 的注意力,顯得更幼態(tài)。要是下頜線有點模糊,可以做輕微的緊致項目,讓下頜線更清晰一點,但別做太狠,不然會失去圓臉的柔和感。
(2)長臉:縮短 “中庭” 是關鍵,別再拉長臉型
長臉的核心問題是中庭太長,顯得成熟。調(diào)整重點就是通過填充蘋果肌,讓蘋果肌的高點往下移一點,視覺上縮短中庭的長度;要是額頭本身就高,就別再填額頭了,不然臉型會更長。下巴要是太長,也可以用玻尿酸輕微縮短一點,但別縮太多,不然會顯得臉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另外,眉毛可以畫得稍微彎一點,眼妝重點在眼尾,這樣也能在視覺上縮短臉型。
(3)方臉:柔和 “輪廓” 是重點,別讓臉更方
方臉的下頜角比較鋒利,顯得比較硬朗,調(diào)整重點是讓輪廓更柔和 —— 比如填充太陽穴和臉頰,讓太陽穴不再凹陷,臉頰更飽滿,這樣能中和下頜角的鋒利感;要是下頜角特別突出,也可以在醫(yī)生評估后,做輕微的調(diào)整,但別磨太多,不然會顯得臉很奇怪。蘋果肌可以輕微填充,但別填太多,不然會讓臉的橫向?qū)挾仍黾?,顯得更方。
看完這些,大家應該對幼態(tài)臉怎么做有個大概的了解了吧?其實幼態(tài)臉的核心不是 “變成別人的樣子”,而是在自己原有臉型的基礎上,打造出適合自己的 “幼態(tài)感”,自然才是最好看的。要是還有不清楚的地方,比如自己的臉型到底適合哪種調(diào)整方式,用哪種材料更合適,點擊文中【在線咨詢】,就能和專業(yè)顧問聊聊具體方案啦,不用怕找不到方向~
三元整形網(wǎng)溫馨提示:未滿18周歲的青少年不宜做整形手術!
以上關于【幼態(tài)臉怎么做出來的?這3個關鍵點幫你避開假面感】的內(nèi)容只是一個大概,想了解更多整形知識、價格信息,可以點擊 【在線咨詢】一對一溝通